椪柑是新竹縣新埔鎮的驕傲,早在日治時期新埔椪柑名氣就響噹噹,不只當時的台灣總督都親自到新埔品嘗,更外銷到中國大陸、香港與日本,是很受歡迎的果品。 
民國 40 年代新埔椪柑產業鼎盛時期,中美茶室曾有一天湧入超過百人的盛況,當時店內人來人往,店裡女侍也都忙得團團轉,那是中美茶室最興盛的時代,後來政府對茶室課以重稅,加上椪柑產業沒落,新埔街上林立的茶室才相繼結束營業。儘管茶室盛況不再,但還是有一些老客戶不時會回到店裡坐坐,許月鳳表示,至今還有人專程從台中、高雄來尋找記憶,甚至還有祖孫三代一起來的。 

 


新埔的椪柑最早於 1812 年由廣東省陸豐縣引進種植。由於椪柑適合在乾燥地區生長,日治時期總督府因此在新竹與臺中兩地大力推廣柑桔種植。新埔的椪柑在日治時期即曾出口至香港與馬來西亞,並獲得不錯的成績。戰後新埔椪柑的生產與出口依舊旺盛,1950 年代時外銷的國家更擴及菲律賓、韓國、琉球與新加坡。那段日子可說是新埔柑桔產業的鼎盛時期,柑桔產季來臨時,新竹青果運銷合作社總要日夜趕工加班,忙著將柑桔打包裝箱出貨。外銷數量都是以幾千箱、幾萬箱計算 (每箱 30 公斤),每個人都荷包滿滿。 
柑桔外銷的數量不小,但柑桔品質似乎未能符合更嚴苛的國際標準。由於果蠅肆虐,許多柑桔表皮遭受蟲害,賣相不佳。為了幫臺灣柑桔開拓加拿大市場,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因此於 1958 年時在新埔設立「柑桔示範園」,協助進行病蟲害防制工作。農復會除了引進才剛在美國核准上市的農藥、指導農民噴灑外,同時補助新竹青果運銷合作社鋪設水泥曬場,建築燻蒸室,並提供竹簍容器。為提昇椪柑的出口品質、增加外匯收入,農復會確實投下不少的心力。農復會留下的老照片清楚紀錄了當時新埔椪柑採收後,準備出口外銷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