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樓:又稱為圍樓,客家人所居住的大型民居。已經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主要分布地為閩、粵、贛邊境。
圍屋(圍龍屋):圍龍屋,由中間上、中、下殿堂及左右對稱半圓型分布圍屋組成,外圍最多的有十幾圍,前面為半圓型魚塘與圍龍屋形成一個圓形。主要分布在廣東,現保存最好規模較大的在香港新界。

伙房(夥房):夥房為「ㄇ」字型設計,正中央則是「廳下」﹙祭祀祖先的廳堂﹚,以屋頂高低作為輩份之區分,廚房共用,共用一口灶,一起伙食。

家廟(公廳):祭祀共同祖先的建築物。

五鳳樓:分布於閩、粵、贛山區,為土樓的一種形式,其樓依山形而建,呈層層高姿態,一般有五個層次,故稱「五鳳樓」。

走馬樓:分布於閩、粵、贛山區,走馬樓是南方民居建築中一種特有的建築形式,是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的樓屋。甚至騎馬可以在裡面暢行無阻。
四點金:主要特點為房屋四角升建有如近代炮台樓式的高層建築,樓四角均有槍眼。

混合式:這是客家僑鄉民居建築形式的一種特殊風格,是將客家傳統的房屋結構結合西洋的建築藝術裝飾建造的混合型民居建築。較突出的有梅縣白宮鎮的「聯芳樓」、程江鎮的「萬秋樓」等。

敬字亭:用於燒毀書有文字的紙張的地方,是古代文人雅士敬惜字紙」理念的體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