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豬大賽的起源於日據時代,在那個匱乏的年代裡,日本人鼓勵輪值的村民把豬養得越大越好,這樣其他的村民就比較有機會分食到一點點的豬肉。 爾後由於經濟不再那樣匱乏了,所以把豬養肥就成了一種競賽活動,而且能養成神豬供奉義民爺,在飼主的心中是多麼無比的榮耀。 

以湖口鄉為例,鄉民要負責養神豬以供奉義民爺,飼養神豬的過程相當辛苦,養豬就像在養小孩一樣,有時甚至比養小孩還要費心費力,神豬所住的地方稱之為「香閨」,這絕對不誇張,除了代表榮耀、身份的紅綵高懸頭頂之外,整個專屬的住處幾乎沒有半點印象中那種豬舍的糞味。 飼主說,養神豬選種的時候,就要選屁股,就像早年長輩選媳婦一樣。養神豬也很講究吃的東西,神豬要是吃泥鰍飯的話才會長的快,但要是心情老是不愉快的話,吃再多也胖不起來,所以抓癢、陪牠說話、聊天,隨時隨地幫牠整理環境衛生,這才真能讓牠心寬而體胖。 

 

 

神豬大賽是客家人保存大陸中原祭典舊俗的表現;神豬比賽是儒家古禮中的「少牢之禮」,以神聖敬重的態度養出最好,皮毛完具的神豬以奉獻義民神,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獻供」、「普渡」現場的神豬都是保留背上的毛,頭尾完整的模樣。 也是義民節活動的最高潮,每年輪值區的神豬少則有千餘頭,多則數千頭,參賽神豬往往飼養兩年以上,其重量多達到一千斤之上,如一頭小象般的大小,而為何要將神豬飼養至如此之大? 那是因為神豬的重量愈重,代表所能獲得的福分愈多。 


它同時也是眾所矚目的活動,神豬比賽的前幾名,不僅有廟方的公開獎賞,親朋好友們也都會打製金牌以添加主人的光采。評審利用磅秤、豬籠等器具來秤所有神豬的重量,而秤量時,更有掛臂章的主事者當場認定才通過。 得獎在30等內之神豬都在七月二十日清晨宰殺,如此方能參加義民本廟的午間獻供,下午三點後則運回輪值區以供「普渡」之用。飼主們為使神豬顯得更壯觀,更花巧思設計豬羊棚,顯出飼主們對義民的崇敬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