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遶境隊伍

█ 駕前隊伍

【頭香、貳香、參香、贊香】
頭香、貳香、參香、贊香,指的是大甲媽祖回鑒途中,獻香典禮的插香順序,為了讓媽祖遶境的隊伍能夠更熱鬧,因而設立了頭香、貳香、參香、贊香,這四個團隊必須提供遶境時的陣頭、花車以及祝壽典禮的劇團等活動排場;而在陣容上,頭香 必須要贏過貳香,貳香同樣也得贏過參香,依此類推,而陣頭或活動的排場,通常 會由鎮瀾宮與各香頭在遶境前先行協調,以免失了禮數。

至於怎麼決定頭香、貳香、參香、贊香的順序呢?大甲鎮瀾宮在元宵節筊筶典禮,擲筊決定進香日期時,也會進行搶香儀式。早期的搶香儀式,會由鎮瀾宮在牆壁上貼三張紅紙,書寫「頭香」、「貳香」、「參香」之紅榜,想要搶香的團體或個人,也必須準備一張紅紙,並書寫 「恭迎天上聖母進香回駕」及個人或團體名稱。待搶香儀式時,率先將紅紙貼在大甲鎮瀾宮紅榜張貼處下方,即完成搶香儀式。

現在為了避免紛爭,則改為協調方式,由鎮瀾宮提前與各團體協調。並於筊筶典禮後公布。而原本搶香僅限於大甲五十三庄,民國60年(1971年)開放給外縣市的個人或團體參與,民國79年(1990年)則又增加了贊香。

「貳香」 匾額
【「貳香」 匾額】

【繡旗隊】
繡旗隊,顧名思義便是有刺繡的旗幟,旗上通常繡有王神、宮廟及吉祥圖案,而其 主要的功能為壯大聲勢排場。繡旗隊成員身穿和掛(台語:號掛)頭戴貼著符令的斗笠,揹背包,手拿三角繡旗,站在最前頭的,則是繡旗隊唯一的男性信徒,拿著代表繡旗隊頭旗的四方形彩牌及龍鳳旗。遶境時,繡旗隊會成兩路縱隊依序而行,遇到宮廟或陣頭時必須行禮,站左側者左腳在前,右側者右腳在前,兩人一組行禮。

雖然大甲媽祖的繡旗隊陣容龐大,但其實屬於非固定性組織,元宵節開放報名,因此每年參加的成員也不固定,而第一次參加的信徒,都必須先擲筊徵求媽祖同意後才能加入。繡旗隊的年齡差距頗大,不過大多集中在五十至六十歲左右的婦女,她們會參加繡旗隊,許多都是向媽祖許了願,並許諾用步行的方式還願,這些所求媽祖聆聽的願望,通常都是為了家人的事業或健康,在這些許許多多向媽祖祈願的理由中,很少有人是為了自己而來,也因此,在繡旗隊裡,往往藏著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也藏著台灣婦女為家人犧牲奉獻的精神。

【福德彌勒團】
福德彌勒團由彌勒羅漢、達摩羅漢、古佛羅漢三尊神偶,以及土地公和玉女組成。

彌勒羅漢方臉大耳、笑容開懷,身穿綠衣,頸掛念珠,手持葫蘆與紅色羽扇,代表 了「多福」;達摩羅漢濃眉黑臉,身著黃衣,頸掛念珠, 手持葫蘆與菸斗,代表「多祿」;身穿粉紅衣,留著花白長鬍的古佛羅漢、手持葫蘆與拂塵,代表了「多壽」。三尊神偶均為光頭,且頭部比例設計得特別寬大, 表現出特别的趣味性,他們左手皆拿著裝酒的葫蘆,因此在遶境時,也會踏著醉步行進。

土地公為開路之神,也是與人民最親近的基層神明,身穿藍衣,右手執拐杖,左手拿大元寶,代表了「賜福添財」;玉女身穿紅衣,右手持團扇,代表了孩子的守護神,會以輕盈的步伐行進。若要拜廟時,會由土地公和玉女一起行禮,接著由彌勒羅漢、達摩羅漢、古佛羅漢依八卦步各據一角,以喝酒表示行禮,再變換位置行禮,共走三次,此即該團獨特的「八卦步」。

【彌勒團】
彌勒團的成員共有彌勒祖師、彌勒古佛、彌勒羅漢。三位成員的造型、服裝完全一樣,甚至連手上拿的葫蘆與扇子也相同,但仍然可以從其衣服顏色分出來,彌勒祖師穿黃色,彌勒古佛穿粉紅色,彌勒羅漢則穿綠色。三尊神偶行進都是步伐蹣跚,步伐一左一右,以「之」字型方式前進;表演過程以鼓聲作為指揮,遇到陣頭迎接或廟宇時則走醉步,並以喝酒來表示行禮。拜廟的方式也是走醉步,以八卦為基準,將八個點都踩過,然後再依照彌勒羅漢、彌勒祖師、彌勒古佛的順序,依序走向廟前喝酒行禮。

【太子團】
太子團的成員有太子爺(哪吒)及濟公兩尊神偶。太子爺身穿黃色戰甲,背插五營元帥旗,左手拿乾坤環,右手持火尖槍,踩七星步、之字型方式前進。而其可爱的大眼睛,加上大而深的酒渦,有時還會咬著奶嘴或手指頭,流露出孩童特有的稚氣,也是很受到矚目的陣頭。至於在太子團中出現濟公這個角色,大部分的說法是因為太子爺是小孩子,難免調皮愛玩,必須要有長者來管束,因而在太子團裡增加了濟公來看管太子爺。濟公的造型是慈眉善目,滿嘴鬍鬚,當然,濟公不修邊幅的經典形象自然也在神偶身上看得到。頭頂僧帽,右手拿破扇,左手則拿葫蘆,葫蘆內裝酒,邊走醉步邊飲酒,將濟公的形象活靈活現的表現出來,若遇陣頭或廟宇,則以喝酒表示行禮。

【神童團】
神童團的成員為「招財」及「進寶」二尊神偶。招財神童頭綁一束髮髻,身穿綠衣,右手拿羽扇,左手拿挪塵;進寶神童則是綁二個髮髻,身穿粉紅色衣服,右手拿羽扇,左手執令旗。這二尊神童象徵招財進寶,在隊伍中也以蹦蹦跳跳的方式行進,十分可愛。在遶境隊伍裡,神童以孩童的形象出現,因此信徒多以祈求孩子平安為主,有的信徒也會祈求早生貴子。而神童身上的衣服和背帶皆由信徒樂捐資助,每年固定會換兩套新衣服,遶境前換一套,回鑾前又換一套,因此有許多信徒會為神童訂做新衣,並換取神童身上的舊衣,帶回家修改後讓小孩穿上,他們相信如此能保佑孩童平安健康。有趣的是,神童在拜廟時,必須一前一後面對面,先前進,再後退,接著原地轉圈,就像是兩個天真無邪的小孩,開心地跑跳玩耍。

【哨角隊】
哨角隊威武低沉的哨角聲傳過來,這表示著大甲媽祖的神轎已經接近了!哨角隊的每隻哨角,會掛有一面方形的黃色旗幡,上頭有「大甲鎮瀾宮哨角隊」字樣,當隊伍整齊劃一兩邊排開,一眼望去非常壯觀。這麼多的哨角,該由誰來指揮?答案就是鑼聲,銅鑼的設置,除了增加熱鬧的氣氛外,哨角隊的起停,全都依鑼聲來決定。若是鑼先以緩速敲打十一下,再連敲兩下,這時候哨角隊必須要開始吹奏;或是在經過橋面、喪家、墓地時,也會擊出亂鑼,哨角也必須吹號,呼喚兵將前來護衛主神,以避免孤魂野鬼影響隊伍前進。

哨角隊 哨角隊
【哨角隊】

 

【莊儀團】
莊儀團的成員為媽祖的首席護駕──千里眼、順風耳兩位將軍。傳說千里眼(水精 將軍)與順風耳(金精將軍)是被媽祖收服後成為護衛的將軍,由於是護衛將軍,自然得要有莊嚴、威儀的態勢,所以這兩個神偶的隊伍就被命名為「莊儀團」。千里眼為黑面,頭戴金箍,身穿綠蟒褂;順風耳則紅面,頭戴金箍,身穿紅蟒褂。兩尊神偶儀態莊嚴、步伐穩健,因其手臂是一截一截相連,因此揮舞起來極為生動,途中如果遇到陣頭迎接,則原地搖擺以表示行禮。拜廟時,兩位將軍會走到廟門中軸線上,以身體的力量晃動神偶雙臂,是為行禮,晃動一次為行小禮,晃動三次為大禮。

【執士隊】
執士隊是神明出巡遶境的儀仗隊,相當於古代皇帝出巡時的儀杖隊伍,主要有十二面彩牌與三十六支兵器,故稱為「三十六執士」。彩牌在前方具有開路功能,而兵器則具有護駕作用,所以三十六執士走在媽祖神轎前方,有開路及護駕的作用,也是遶境隊伍中最有派頭的隊伍。三十六執士兵器裡,龍頭杵掌前鋒,鳳尾扇殿後, 旨印璽與五營令押陣,這是基本的排列方式,而六對十二面「彩牌」多為木製,書寫著「肅靜」、「迴避」、「天上聖母」、「遶境進香」、「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些法器平時擺放在廟中兩側,增加廟內莊嚴肅穆的感覺,出巡時則提醒信眾們遵守指示迴避、肅靜。

【轎前吹】
轎前吹的樂器包括三支嗩吶、一面吊鼓仔與一面小鈔(單面鈸)。嗩吶是主奏,鼓手同時負責小鈔,一手抱鼓,一手拿鼓槌,一面敲鼓,一面擊鈸、依節奏敲擊,達到替嗩吶伴奏或打拍子的作用。轎前吹平常在行進時沿途吹奏,而停駕起駕的時候也會在一旁演奏,但主要的作用便是為大甲媽祖的神轎帶路、開路。鈸為銅製的樂器,中央隆起如圓丘,每副兩片,相擊而發聲。隆起部分小為鐃,又稱「小鈔」,音色響亮;隆起部分大為鈸,又稱「大鈔」音色渾厚。一般鐃或鈸為兩片相互撞擊發出聲響,但大甲媽祖進香團轎前吹的「小鈔」,則只有一面且以鼓錘敲打,這是與眾不同之處。

【涼傘、馬頭鑼、令旗】
涼傘(娘傘)

媽祖轎前的涼傘(娘傘)
【媽祖轎前的涼傘(娘傘)】

大甲鎮瀾宮的涼傘構造分為三層,代表天、地、水三界,上層繡有「 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字樣,中層繡了八仙祝壽圖,下層則繡雙龍朝珠,傘上繫有兩條劍帶,下方則綴有一圈流蘇,外觀非常華麗。涼傘通常中立於主神神轎前側,並於神明離轎時,保護主神避免受到穢氣沾染,而行進時,會由一個人持著涼傘,以逆時鐘方向徐徐旋轉,象徵著生生不息,同時也可以彰顯出遶境的莊嚴,遶境途中若是遇到兩神交會,雙方持涼傘者則以踩大小禮互表敬意,但涼傘則必須以逆時針方向繼續轉動。

馬頭鑼
神明神轎與涼傘的前方兩側,會有人負責敲擊銅鑼,銅鑼的尺寸或大或小不拘,有時為一對必須由兩人打起的扁平大銅鑼,也有兩面單人即可拿起的小鑼,但必定為一對。由於這兩面鑼具有指揮遶境隊伍的功能,取其「馬首是瞻」之意,所以命名為馬頭鑼。馬頭鑼響亮的聲音,具有驅邪趕煞之用,平時敲擊十一下,接著急促的敲兩下共十三下;若遇到喪家墓地、過橋或是入廟時,則必須敲亂鑼(連續敲擊),直到通過後才又恢復正常。

令旗
令旗為一對方形的黃色旗幟,中央圈寫個「令」字,立於馬頭鑼兩側,配屬於媽祖神轎,主要有除煞驅邪之作用,受到神轎內的五營旗調度。行進時,令旗走於神轎或香擔的前方,途經喪家墓地時,兩支令旗會率先擋於神轎前,交叉遮住神轎,以盡到保護之責。

   



最佳瀏覽解析度:1920 * 1080   臺灣心 媽祖情
本網站建議使用最新版本的IE 、Microsoft Edge 、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 和 Safari 瀏覽器,以獲得最佳瀏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