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即常聽人談起新竹城隍的神靈顯赫。譬如說,有人到城隍廟斬雞頭宣誓說,若所言非真將會被車子撞死云云。結果一出廟門就被車子撞上。
後殿的「重修新竹城隍廟碑」也提到1862年戴潮春(萬生)天地會叛變時,淡水同知秋曰覲被誘出城殺害,戴軍進至大甲,準備夜襲竹塹。到了晚上,戴軍聽到吵雜的車馬鼓聲及兵器相撞的聲音,以為政府援兵已到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上竹塹城正因為群龍無首,並沒有派出軍隊應戰,而竹塹城隍管理大甲溪以北地區,所以大家都深信是新竹城隍派出兵馬將戴軍阻擋在大甲的。像這種小故事實在不勝枚舉。
新竹城隍廟在清治時期為官廟,難免帶有些許神秘色彩。但一八八九年經奏准在廟內舉辦護國佑民大法會,俗稱祭天狗,新竹城隍的神威才慢慢顯現出來。
依據祭天狗的主祭者林汝梅指稱,龍虎山張天師有交待,法會期間每夜子時至天亮廟門必須緊閉不可開啟。若能超過十二天不被開啟,則台灣將僅有十二年的厄運,否則必須滿五十年才能解脫。沒想到在第十二天的晚上,廟的正門竟然忘了上閂,廟埕有群狗相咬,被咬傷的狗因疼痛想逃避而猛撞廟門,廟門因而被撞開。這就是說天狗指使地上的狗來破法會,或許這是天意而不可違也。
經查日本據台第十二年即一九O七年曾經發生北埔事件。日本人徵調台人討伐番地稱為隘勇,因工作繁重而心生不滿。北埔人蔡清琳自稱「聯合復中興總裁」,煽動隘勇起來反抗。又稱已連絡清兵自南寮上岸,要隘勇隨其攻向新竹。於是先殺死隘勇巡查,再到大坪村殺死日警及家屬二十四人,最後趕到北埔支廳,支廳長、警察、郵局人員及家屬等五十七人罹難。抗日團體沿途搜索日本人,一律殺害。沒想到在到新竹的途中竟然碰到日本警察換防的隊伍,在優勢火力下,終於潰散。
其實這個時期日本國內以台灣紛擾不斷,統治不易,而有將台灣以一億圓賣給法國的說法。此事件如果成功,日本或許會放棄台灣也不一定。林汝梅之言,信耶?非耶!很難論斷。
法會或許不成功,但新竹城隍給日本人的神威顯赫卻是立即而震撼的。雖然在到達新竹以前遭遇過強烈的抗爭,但當日本人以竹梯從東門城入城時,雖有零星抵抗卻很快就被敉平。當晚各隊日本兵自己找地方安身睡覺,其中佔住新竹城隍廟的日本兵由於不習慣台灣六月悶熱天氣,全部脫得僅剩一條丁字褲就大剌剌地躺在廟內地上睡覺。到了半夜,廟內的日本兵全都像撞了鬼似地穿著丁字褲就衝到廟外,在廟外朝裏望就是不敢進廟。到了天亮,日本通譯聞言趕來,只好找來幾個台灣人幫他們進廟把行李及武器搬出來。聽說當天晚上睡到一半,曾有聽到三次鐵鍊的聲音,這些日本兵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接下去突然鑼鼓聲大作,全部日本兵都被吵醒,看到全部神像都蠕蠕而動,而且面目猙獰怒目而視,揮起竹板向日本兵撲打,嚇得差點屁滾尿流地爬出廟外。
經過這件事以後,日本人對城隍廟都採敬而遠之的態度。像天皇要送神上天法會時,日本官員到處搜括道教神像,但碰到新竹城隍廟時卻以廟旁有法蓮寺而將其歸屬佛教加以「略過」。又1911年新竹的都市計劃出爐,由於要建新竹州廳,廳前應有廣場及寬廣的通邑大道而計劃拆今日之中山路。原計劃是從城隍廟之廟埕通過。結果新竹之士紳群起抗議。蠻橫不講理的日本官員,此次竟然「順應民意」將州廳大門再右移十公尺,剛好避開城隍廟的東轅門,結果潛園反而被拆到了。
這件事又流傳著一段靈異傳說,聽說日本人原本要開的通邑大道是要從州廳大門筆直通過客雅溪直達神社(今仁愛之家)大門鳥居 。經過勘查結果,發現必須經過城隍廟廟埕。
日本人看見廟埕空無一物,僅東轅門進門右邊有一金亭,認為只要拆個金亭沒有太大問題。於是就顧工爬上金亭動工拆除。沒想到其中一個工人一腳踏空從金亭屋頂摔成重傷。日本人不信邪,又叫來一批工人。這次又有人摔下來,但這次是摔死的。日本人認為很邪門,於是請來一位日本和尚,左手拿一把念珠,右手抓著一把帶著葉子的樹枝,口中唸著日本經,拿著樹枝拍打金亭。當天晚上日本和尚就暴斃在床。日本人只好將中山路的開闢特地避開城隍廟,等到過了客雅溪才左轉進入神社。
這件事是本廟六將爺會資深會員彭明塘(炎師)親口告訴我的。炎師八十幾歲,與1911年代相去不遠。他說這是小時候聽到的故事,可信度蠻高的。
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日本人不敢拆城隍廟就不是因為新竹士紳抗議的結果了。
最後一次是有位日本稅務局官員不信邪,以新竹城隍廟欠稅不繳,要求封廟。為了怕引起抗爭還召集警察隊、憲兵隊、民政官員、保甲等開行前會議。然後在預定封廟的前一天晚上,該名稅務官員也照樣暴斃在床,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無獨有偶地,民國五十幾年時,有一天有位稅捐處的官員到城隍廟說城隍廟欠稅必須封廟。當年稅務人員在外面是很拉風的。但該位官員可能是上命難違,直說:封邊門就好了,封邊門就好了。然後就自己找來一把凳子,把邊門關了就要貼封條。說也奇怪,他連爬三次卻從凳子上跌下三次,最後鐵青著臉自言自語說:算了,今天不封了。此後也未見有人要來封廟。這兩件事正好前後輝映。
經過這幾件事,日本人幾乎很少再打城隍廟的主意。以不怕死著稱的日本人,到底還是怕幽靈神道。到了一九二四年新竹地方士紳主張重修城隍廟,日本人也不敢反對。在日據五十年內,沒有被燒、被拆、被佔地、被沒收神像,反而改建成更壯大亮麗的道教廟宇(佛教及媽祖寺廟除外),大概只有新竹城隍廟等少數廟宇了。
尤其是最後第三代總督小林躋造時,由於他的政策主張為皇民化、工業化、南進基地化。小林為海軍上將出身,故稱之為戰爭體制。其中所謂皇民化就是禁止說中國方言,禁止看寫中文,禁止信奉中國道教,而且雷厲風行。結果連當年與城隍廟同為官廟的關帝廟,雖廟內也供奉觀世音,卻不得不與其他廟宇的神像一起寄放到竹蓮寺(觀音亭)避難,戰後才得以迎回。連應類屬佛教的地藏王菩薩(東寧宮)也寄放在城隍廟。而城隍廟在這波浪潮中好像又被那些負責執行的日本官員忽略掉了,有如根本不存在似的。
最後,由於新竹機場就近在咫尺,新竹遭受盟軍轟炸的程度僅能以「慘烈」來形容。城隍廟旁西門市場那塊三角地帶俗稱黃昏市場者,原為日本官員宿舍區,因遭轟炸引發大火夷為平地。城隍廟後殿(夫人殿)掉下一顆炸彈,但未炸開,僅傷及屋簷一角,實為奇蹟。夫人殿後之民房也掉下一顆炸彈,炸開了,民房倒蹋,震波到了城隍廟後牆好似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擋住了。一般而言,炸彈炸開了牆縱然未倒,但碎片也會將牆壁炸成坑坑洞洞。但城隍廟後牆竟然完好如新,更是奇蹟。
據老一輩的人說,後來打開吊籃的金斗要拿光緒的聖旨,卻發現聖旨已成粉狀。咸信是城隍爺以光緒的聖旨去擋了那顆殿後的炸彈。其實在那兵荒馬亂有錢人紛紛「疏開」到鄉下的時代,聖旨何時不見了,無人知曉。上述說法是否如此,暫且姑妄聽之無妨。
以上就不能免俗地談些新竹城隍的顯靈事蹟。但絕不鼓勵迷信,凡事就以「巧合」論亦非不可。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