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起潮落間的紅樹林

紅樹林中文名稱源自於紅樹科植物體內含大量單寧,當單寧在空氣中氧化,其附著的枝幹呈紅褐色,故得名。
東南亞常將紅樹的樹皮提煉紅色染料,馬來人於是稱它的樹皮為「紅樹皮」,而中文名稱則叫做紅樹。

特有植物

  • 紅海欖

    又名「五梨跤」,屬於「紅樹科」的樹種。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有發達的支柱根,樹皮灰褐色。果實圓錐狀,胎生苗至隔年6-8月間成熟,長約25-35公分,成熟胚軸外表由綠轉深褐色,其胎生苗胚軸上氣孔明顯,果期6-9月。植株有發達的支持根系。具有胎生苗機制;成熟期約為一年。五梨跤是台灣最典型的熱帶紅樹林植物,極具有海岸綠化及觀賞之價值,也是台灣現存紅樹林植物中數量最少的,以台南四草與四鯤鯓一帶為主要生育區。為相當有觀賞價值的紅樹林植物。

  • 水筆仔

    別名秋茄樹,生水邊,果似懸筆,因而為名,屬紅樹科灌木,常綠小喬木,高可達5公尺,樹皮為灰褐色。水筆仔的「胎生現象」是果實在成熟前不立刻掉下,繼續留在母株上吸取養份成長,並利用胚莖上的皮孔進行空氣交換,漸漸長成幼苗,幼苗吸收母樹的養分後繼續成長,開花結果後呈圓錐狀,胚莖抽長成筆狀,一枝枝垂掛在枝條間,直到第二年春天,成熟的胎生幼苗(呈紅褐色),才從母株上脫落下來。其用途為減少土壤中的鹽分、防潮護岸之造林樹種、提供鳥類的食物或棲息地。

  • 海茄苳

    別名海茄打、白茄苳、海樹仔、海橄欖、海豆、鹹水矮浪木、海欖錢、白骨浪,為常綠小喬木。根系擴張生長,並往上長出棒狀的呼吸根。莖高可達8公尺;樹皮薄,灰褐色,常作痂片狀剝離。具有呼吸根和支持根。葉十字對生,厚實革質,密布鹽腺,具有排鹽功能。苞片宿存,花黃色,花小,頂生,花序短穗狀或近頭狀。原產地為中國、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至琉球、日本及熱帶澳洲。分布於新竹紅毛港,嘉義縣東石、布袋,台南縣沿海,台南市海邊,高雄縣、至屏東縣的東港。

  • 細蕊紅樹

    屬紅樹科之小灌木,葉片長約5到6公分,且具短柄,革質,倒卵形,著生葉腋,花成聚繖花序,基部著生苞片數枚,果為革質,長約 2到4公分,花期約在五~六月間,是屬於胎生植物,胎生苗胚軸稍柔弱,長約 15到30公分,乾時有縱槽,但是在台灣已經絕跡。奇樹形頗似水筆仔,但是比較起來較為瘦小,胎生現象十分的明顯,一棵樹上會懸吊上百根的胎生苗。胎生苗較水筆仔細瘦,外側具有許多縱稜,大陸又稱為「角果木」。

  • 紅茄苳

    為紅樹科紅樹屬下的一種。常綠喬木,樹皮灰色至黑色。葉對生,革質,具長柄,兩端銳,長橢圓形。單花腋生,鐘形,萼筒紫紅色,常作8~12深裂,裂片線形,花瓣與花萼裂片同數,先端2裂,裂片頂端具有長毛,雄蕊多枚,子房下位,果實圓錐形。花期在8~9月間。具有胎生果實,以及樹幹基部發出多數垂直具有支持作用之支柱根。此物種在臺灣滅跡的最大原因,應是高雄第二港擴建所導致,以致目前臺灣地區已無原生的紅茄苳。

  • 欖李

    其中台灣產的欖李為白色花,分布於熱帶非洲、亞洲等地。另一種為紅欖李,分布於熱帶亞洲及澳洲。欖李屬使君子科,高可達10公尺。果實是核果,有助於水力傳播。外果皮欖李的數量不多,主要分布在台南地區,為臺灣地區的稀有植物,林園紅樹林生態區中有一塊幾乎是欖李的純林,更顯珍貴。欖李在陸地上也能生長,只是長得緩慢,是台灣現存最能適應陸地生活的紅樹林。欖李的絕招-他可以加速葉子的汰換,利用變黃老葉排掉體內的鹽分。有固土、支持等功用。

彈塗魚

別名:石跳仔、跳跳魚、泥猴
特徵:
1. 眼睛長在頭頂上,還凸出於頭頂上。
2. 兩眼距離很窄。
3. 長3-6公分,體灰黑色。
4. 體側有灰褐色斑紋。
生態行為:
1. 能爬、滾、游、潛、跳、挖洞的功夫本領。
2. 能看見30公尺內陸地上的動靜。
3. 胸鰭強而有力,靠胸鰭爬和跳。
4. 在陸地上有能夠用鰓呼吸。
5. 皮膚上的小腔胞組織也能在陸地上協助呼吸。
 彈塗魚是紅樹林內一種隨處可見的魚類,且是屬於兩棲動物。落潮後,喜歡在泥淖中活動,漲潮時則會停兩種地方,一是沒被水淹沒的石頭上,二是停在接近水面的紅樹林樹幹上,由此可知,彈塗魚是一種會爬樹的魚。孟子是中國北方人,以為「緣木求魚」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他哪知道南方河口竟然有會爬樹的彈塗魚。彈塗魚爬上陸地前,嘴裡都還含著水,利用這些水不停的送到鰓裡,藉以用腮來呼吸,吸收水中含有的氧氣,這些水可以維持一段非常長的時間。此外,彈塗魚常常會在泥灘上翻滾身子,是為了要保持皮膚潮濕,維持正常呼吸,因為牠們要利用皮膚上土黃色小腔胞組織來呼吸。彈塗魚的特點不只是視力好,胸鰭強而有力也是一大特色,牠們靠著胸鰭在陸地爬行和跳躍,還善於以挖洞的方式隱藏身體,除了將主洞口作為出入,還有一些通氣口可以逃避被挖掘的命運,緊急時還會就近找螃蟹的洞避難,再加上因為經常活動於洞口附近,身體具有與環境相近的保護色,所以實在不容易捕捉他們。這種能爬、能滾、能游、能潛、能跳、能挖的魚類,帶給紅樹林生態無窮的生機與趣味。我們形容現實勢利的人「眼睛長在頭頂上」,彈塗魚的一對眼睛不但長在頭頂上,還凸出於頭頂上,而且兩眼距離很窄,使得牠們在水裡看得見,在陸上也看得清楚,甚至遠在三十公尺處的動靜就能察覺,還偶而拉下上眼瞼肌肉,好像在眨眼睛一樣,實在有趣。
來源:http://nature.edu.tw/blog/sangppa0914/220

蛙類

  • 海蛙

    又稱為紅樹林蛙、食蟹蛙,因為牠們棲息於紅樹林地區等地,耐鹽性較其他的蛙類高。海蛙體長約5至9公分,背部花紋和澤蛙很像,有些個體有淺色背中線。眼鼻線黑色明顯,吻端鈍尖。兩側各有一條縱行不連續的膚褶,背部膚褶排列較整齊。無外蹠突,後肢趾間近全蹼,頭頂靠近兩眼中間有一個小白點,蝌蚪底棲性,眼睛周圍有白色條紋。台灣目前僅在東港及佳冬發現其蹤跡,怕人及畏光,白天常躲在植物根部,晚上才出來覓食,以無脊椎動物為食。

  • 澤蛙

    澤蛙是一種中小型的蛙類,體色多變,可呈現淺灰、橙紅、綠色、灰色,體被則有一些不規則的深色花紋。澤蛙沒有背側褶,多數個體背面有黃色背中線,且有許多棒狀突起,腹面為白色。主要棲息在平地或山區的水田、泥灘、水溝、池沼等地方,白天和晚上皆可活動,特別是在下過雨的夜晚,可聽到奇響亮的鳴叫聲。澤蛙已節肢動物為食,是台灣農墾地區極為常見的蛙類。繁殖期約為四月到十一月間。

  • 長腳赤蛙

    長腳赤蛙中型修長,母的四到五公分,公的五到六公分。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尖,兩鼻孔間距離小於眼睛到鼻孔的距離,從吻端經眼睛、鼓膜沿顳褶到肩上方有一塊黑褐色的菱型斑,形成一個黑眼罩。背部有八字形黑斑和小褐斑,且為紅褐色、褐色或灰褐色。兩眼間有黑色橫帶。背側有褶細長,腹側散佈深褐色的小斑點。繁殖期時,雄蛙及雌蛙會突然大量出現在水域附近,雄蛙在淺水域或草叢鳴叫,雄蛙主動尋找雌蛙形成配對,雌蛙帶著雄蛙到淺水域產卵。

螃蟹

  • 北方呼喚招潮蟹

    又稱北方招潮蟹、北方凹指、黃螯招潮蟹。呈深褐色,為大型招潮蟹。頭胸甲呈矩形,表面隆起、光滑,胃、心區間的"H"形溝明顯。雄性掌節外側面密布粗糙顆粒,可動指外側光滑。兩指咬合緣各具不等大顆粒齒。雄體的一螯總是較另一螯大得多(稱交配螯),大螯特大甚至比身體還大,小螯極小,用以取食(稱取食螯)。雌體的二螯均相當小,均為取食螯。雄蟹大螯由基部至指尖顏色從深褐漸趨白色,其上有白斑點。雄的顏色較雌體鮮明。

  • 青蟳

    青蟳屬,別名紅蟳。青頭胸甲光滑、頸溝明顯、前側緣含眼窩外齒共有九齒、兩側較尖、背甲橫橢圓形、光滑無毛、螫足粗壯、四步足寬扁呈泳腳狀,螯足腕節外側面末半部具有兩枚明顯的刺,兩性其螯足與泳足有明顯的深綠色網狀花紋。主要分布在海岸潮間帶、紅樹林沼澤、潮溝及河口,會挖掘深邃的洞穴居住,為肉食性蟹類,遭遇危險時,會用泳足以「後掘式」的挖洞方式向下掘沙躲避,也會藏匿在泥灘地的塑膠管或竹筒內。

  • 斯氏新脹蟹

    斯氏新脹蟹在關節接點處及大螯都呈現紅色,最大甲寬約40mm,他們對構樹、水筆仔、小葉桑、雙花蟛蜞菊以及朴樹都一樣喜愛,進食時會用大螯夾住葉後會迅速拉回洞裡,數量多時能將整個紅樹林落葉整個解決,為紅樹林生態系中十分重要的初級消費者之一。洞口成圓筒狀,在出口處有一些有水溝狀的延伸構造,洞穴有複雜的分叉。動作敏捷快速,對環境中的光影及振動警覺性很高在成熟個體中有出現不同的體色及背甲的外觀。

  • 秀麗長方蟹

    秀麗長方蟹最大甲寬約16mm,河口潮間帶泥灘及紅樹林沼澤、蚵田附近泥質灘地為其棲息處,常與招潮蟹及萬歲大眼蟹比鄰而居。外觀隆起呈橫長方形,額寬約為甲寬的三分之一。雄螯較雌螯大很多且雄性螯足的長節具有發音隆脊,相同處是兩螯均等大、平滑,雄蟹有揮螯的展示行為,激烈時身體會撐起後仰的動作,雄蟹常有打鬥行為。甲上有細顆粒及短剛毛,含眼窩外齒共四齒。

  • 台灣厚蟹

    台灣厚蟹是台灣的特有種螃蟹,最大甲寬約30mm,整體呈藍褐色至暗黃綠色,左右螯足等大、光滑粗壯,背甲方形,暗黃綠色,表面具有細小顆粒,且有一H型凹痕,身體略扁平。主要生活在高潮線附近的泥灘地、沼澤、紅樹林及漁塭區,掘洞而居。動作緩慢,在覓食的時候,除了攝取泥巴裡的有機質外,性情凶猛,有時也會捕食同在泥澤棲息的其他種類螃蟹、招潮蟹,如清白招潮,相手蟹等,海岸植物的落葉也是牠的食物來源,連水筆仔的胎生苗也常遭咬得皮開肉綻。

  • 清白招潮蟹

    清白招潮蟹又叫白扇招潮蟹,最大甲寬約18mm,在淡水河紅樹林區是常見的蟹類,覓食的時候會在洞口附近進行,一受到干擾就會迅速躲回洞中。雄蟹有一螯大和一螯小,母蟹則兩螯皆小,雄蟹有雪白的大螯。清白招潮蟹的背甲顏色會受到潮汐的影響,由純白轉至灰黑,非常的奇特。清白招潮蟹是種活潑的螃蟹,每當一退潮就可見牠就出來活動,「擬糞」常常在洞口附近看到,而在繁殖季節時更是能常見到洞口有半圓形的土堆,是辨識時的重要特徵之ㄧ。

鳥類

製作團隊

  • 陳尚斌
    老師

  • 黃凡澔

  • 吳郁文

  • 楊峻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