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世珍寶(館內收藏文物)

電影攝影師是導演的眼睛,也是個魔術師,他將導演的創思與故事轉化成一連串栩栩如生的影像,而攝影機就是攝影師的魔法棒,有了魔法棒當然不可以缺少魔法咒語-放映機,放映機與攝影機是相輔相成的。

在早期台灣電影發展的歷史,因物質生活貧困,想要拍片無疑是一件艱鉅萬分的任務但電影工作人員接受挑戰,記錄下台灣早期的生活型態與故事。而這些功成身退的器材,每一台的背後都有著動人且心酸的歷史事蹟,讓我們在這進步神速的科技時代重溫回憶吧!


一、 攝影組

二、 相機組

放映機組

四、其他設備收藏


一、 攝影組

A、    Eyemo 35釐米攝影機

<Top>

名稱:Eyemo 35釐米攝影機

年代:1924

尺寸:W24*H21*L24CM

本機主要用途為二次世界大戰之戰地攝影機,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由民間電影公司進口至台灣,早期有很多台語電影都是使用本攝影機攝製,例如:《王寶釧與薛平貴》。

本身配備100呎片盒,另可安裝400呎片盒,採用發條式動力驅動,最常可連續拍攝30秒,不能同步收音。

攝影設備旋轉式鏡頭架,可同時安裝三個不同焦距的鏡頭,利用轉盤,便可在拍攝時快速的變化鏡頭,非常方便。

B、    Kohka8釐米攝影機

<Top>

名稱:Kohka8釐米攝影機

年代:1950年代

尺寸:W4*H30*l30CM

本機為新一代超8釐米攝影機,日本富士公司出產。使用者定位為業餘、家庭使用。

同樣是採用8釐米底片,因為片窗設計的曝光範圍比傳統8釐米的範圍還要寬,所以稱之為Super8釐米。

本機採用電池驅動,因此可延長拍攝時間,拍攝出的畫質也比傳統8釐米影片優異。機器操作全部自動化,例如:配備變焦鏡頭可以自動對焦;底片片匣採用密封式片匣,不需在暗袋裡更換底片,故深受使用者的喜愛。

C、    Bell&Howell 16釐米攝影機

<Top>

名稱:Bell&Howell 16釐米攝影機

年代:1936年代

尺寸:W19*H14*L6CM

本機為美國製造。

雖然本機使用16釐米底片拍攝,但因本機採用特殊8釐米的片窗,因此拍攝下來的影片為8釐米的規格。16釐米底片在拍攝完畢之後,將片芯翻轉另一片裝入,又可繼續拍攝,達到節省底片的功用。

本機採用發條動力,定位為家庭使用,因此採用密封式底片片芯,更換底片時不需在暗袋裡安裝,拍攝完畢後直接將片匣送往沖洗即可,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也非常簡易。

D、    瑞士16釐米攝影機

<Top>

名稱:瑞士16釐米攝影機

年代:1936年代

尺寸:W19*H14*L6CM

本機為美國製造。

雖然本機使用16釐米底片拍攝,但因本機採用特殊8釐米的片窗,因此拍攝下來的影片為8釐米的規格。16釐米底片在拍攝完畢之後,將片芯翻轉另一片裝入,又可繼續拍攝,達到節省底片的功用。

本機採用發條動力,定位為家庭使用,因此採用密封式底片片芯,更換底片時不需在暗袋裡安裝,拍攝完畢後直接將片匣送往沖洗即可,使用起來非常方便,也非常簡易。











二、 相機組

A、4×6反射式古董相機

<Top>

名稱: 4×6反射式古董相機

年代:1920年代

尺寸:W19*H18*L20CM

本基為美國製造的早期4×6底片照機,為一部反射式照相機。

光線經過鏡頭,一部分光線供給在機備的底片來作曝光,另一部分則將影像反射在相機上部的毛玻璃上,因否涉後光線會減弱,必須透過遮光罩來觀看。

機背的底片架可以同時安裝兩張4×6底片,拍攝完一張,反轉致背面片匣,便可以再拍攝。如要對焦,轉動機身下方的旋鈕,機身蛇腹會前後移動,帶動鏡頭前後對焦,拍出清晰照片。

B、拍立得相機

<Top>

名稱: 拍立得相機

年代:1945-1962年代

尺寸:未知

由美國物理學家艾爾文·蘭德於1937年成立,1944年研發出即時攝影技術。19481126日在市場推出世界上第一個即時成像相機Polaroid 95,當時的售價是每台89.75美元。1972年,拍立得推出SX70袖珍型即時成像相機,隨即風靡世界,到70年代中期時共售出了600萬台。

本館所收藏之拍立得相機及閃光燈,為Mr.stefan Chiarantano先生所贈送,以供大家欣賞。

放映機組

A、8釐米古董放映機

<Top>

名稱: 8釐米古董放映機

年代:未知

尺寸:W51*H38*L18CM

8釐米手搖式放映機,以往多為個人或一般家庭使用,機身輕巧方便攜帶,錄影攝影發達後,8釐米便逐漸遭到淘汰,目前已十分罕見8釐米的影片。

B、古董電影放映機

<Top>

名稱:古董電影放映機

年代:1950-60年代

尺寸:未知

利用碳精棒點火,多將影片投射於銀幕,由於機身龐大,高溫熾熱,操作不易,容易發生危險,後多由電子燈箱取代,電子燈箱的光源來自於氙氣燈泡。

本放映機放置於本博物館前棟大門口。

C、煤油燈幻燈機

<Top>

名稱: 煤油燈幻燈機

年代:1904年代

尺寸:W12*H36*L31CM

本機為日本製造。

因為在當時電力不是那麼方電,最容易取得的就是煤油燈,所以他利用煤油燈作為光源的來源。

要使用時將點燃的煤油燈由後方的小門放入機身內,要將畫有圖像的透明玻璃片置入鏡頭後方的插入片口內,光源便會經過玻璃片,將玻璃片上的圖像,藉由鏡頭投射在銀幕,非常有趣。

四、其他設備收藏

A、16釐米剪接機

<Top>

名稱: 16釐米剪接機

年代:未知

尺寸:W22*H22*L22CM

本機為台灣常使用的16釐米剪接機。附有刀片可將底片或拷貝片剪斷,再用耐熱的特殊膠紙來黏貼想要的底片,最後用打孔裝置將交紙打和底片相容的孔,放映時才能順利捲放。

應急時可以使用一般膠紙,但要注意膠紙愈熱即融的問題,而專用膠紙也較不易折斷。

B、35釐米套片機

<Top>

名稱: 35釐米套片機

年代:未知

尺寸:未知

本機為35釐米套片機,上面刻有馬錶。剪接師將剪接好的拷貝片,分別放置在每個軌道上,以方便核對底片和拷貝的不同,進而將底片剪接完成再沖印拷貝。

C、16釐米磁帶轉光學聲帶機

<Top>

名稱: 16釐米磁帶轉光學聲帶機

年代:未知

尺寸:W76*H65*L33CM

光學聲帶機,只需要更換外接盤,16.35釐米均可轉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