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工藝的發展,和傢俱及漆器的關係可說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國早期,一般民眾家庭所使用的木製工具或傢俱,都只重視它們的實用性,一旦製作完成 後,大多保留木頭的原色,並沒有上漆美化、保護;然而官宦之家或有錢人家所使用的木製品、傢俱,除了所使用的木料更為高級之外,在製作完成之前,都會特別在木料的外面塗上一層薄薄的生漆(由天然的漆樹取得),除了讓工具、傢俱更具有質感外,同時也可以用來保護取之不易的木料。也因為漆器多用在大戶有錢的人家中,一旦這些漆器製品發生了裂痕,在財力不缺的情況下,木雕師父們便以螺鈿的方式來進行修補、美化,久而久之,更能彰顯家族財富與地位的螺鈿,也就時常出現在漆器物或傢俱上了。最早期的螺鈿,便是將貝殼所裁切出來的圖案,鑲嵌在雕鏤或髹漆器物或傢俱的表面上(髹:音同休,指的是把漆料塗在器物上)。而在文建會的網站上,便把螺鈿歸類在「工藝/彩繪與漆藝/漆器」中,從這兒也就不難看出螺鈿與漆器的關係了。
截至目前為止,我們所能欣賞到最早的螺鈿工藝作品,是西周時期(約西元前1000年)一件鑲嵌彩繪獸面鳳鳥紋的螺鈿漆器。而在有文字記載的史料中,明朝曹昭所撰的《格古要論》中曾提到:「螺鈿器皿,出江西吉安府廬陵縣。」可以知道最早的螺鈿工藝製作,便是起源於中國江西省吉安府的廬陵縣。
有關於螺鈿工藝的發展歷史,簡略介紹如下。
- 西周時期:由於物件的磨製以及嵌鑲技法漸趨精湛,故在當時所製作出來的螺鈿漆器就具有很高藝術價值。
- 西漢時期:因彩繪及鑲嵌金箔、銀箔漆器的盛行,更加促進了螺鈿漆器的發展。
- 唐朝時期:中國的螺鈿工藝已達到相當成熟的地步,尤其是在銅鏡背面加以螺鈿的裝飾,更是這一時期的工藝瑰寶。
- 北宋時期:在這個時期之前所製作的螺鈿漆器,都是使用厚貝殼所製作的厚螺鈿漆器;而在北宋時期,才開始出現了所謂的薄螺鈿漆器。
- 元朝時期:厚螺鈿鑲嵌出現了最新的工藝技法,因此讓螺鈿品得以更加精細。
- 明朝時期:薄螺鈿漆器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在漆物上加上金箔、銀箔、金屑或銀屑等,便是這個時期的製作特色。而在嘉靖、萬曆年間,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興起了當時的收藏熱潮,也由於皇室及貴族的喜愛和需求,讓螺鈿的品質和數量,都有著極大的提昇,也奠定了往後中國製作傢俱、漆器、螺鈿和雕刻的根基。
- 清朝時期:由於受到清朝宮廷的青睞,讓螺鈿
工藝之運用達到最鼎盛的時期。至清朝康乾盛世的時候,螺鈿在材料(含貝殼和木材)、鑲嵌技法及圖案的紋飾......等,都變得為為高貴、純熟、精緻,至此螺鈿工藝品便被視為是財富的表徵,從達官貴人到市井小民,無不喜愛如此的工藝作品。
和我們鄰近的日本及韓國,也是甚為喜愛螺鈿漆物的民族,而日韓兩國的螺鈿發展,和中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 日本
- 奈良時代:此時為中國的唐代,螺鈿從中國傳入日本。
- 平安時代:螺鈿被用來做為建築物的漆質。
- 鎌倉時代:螺鈿更被用於裝飾馬鞍上。
- 室町時代:精美的中國螺鈿更大大地促進了日本風格的形成。
- 安土桃山時代:螺鈿工藝在日本仍是持續地發展。
- 江戶時代:利用螺鈿所裝飾的歐式衣櫃或咖啡杯,是當時最獨特的奢侈品。而在這個時期,日本出現了不少著名的螺鈿工藝師,如生島藤七、青貝長兵衛和杣田細工......等,他們的作品在當時
都是非常有名的。
- 現代日本:螺鈿仍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和古典風格的器物上,日本人喜好螺鈿的程度更甚於中國與臺灣,但與臺灣及中國不同的是,日本所製作的螺鈿品大多是薄螺鈿,而不是厚螺鈿。
- 韓國
和日本一樣,螺鈿工藝也是在中國唐代的時候,傳入到當時統一新羅時代的朝鮮半島。韓國和日本相同,他們也是以薄螺鈿為主,鮮少有厚螺鈿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