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飲食 韓國服飾

韓國四季分明,各季有各季的飲食,因此飲食種類非常豐富。韓國還三面環海,寒流與暖流交匯,沿海岸魚貝種類很多。韓國人為了有智慧地度過酷暑和寒冬,很早就開發了魚蝦醬之類的發酵飲食,其加工技術十分發達,而且傳統的海鮮料理也發達。在韓國自古以來禮儀飲食種類繁多,如生產、三七日、百日、周歲、婚禮、聘禮等的賀禮飲食,巫俗飲食、祭禮飲食、寺廟禮儀飲食等。其中,寺廟飲食忌五辛(蒜、蔥、小根蒜、菲菜等)和葷菜,用山菜、野菜、樹根、野果、樹皮、海草類、穀類製作,不加任何調味料,形成自然飲食本身固有而獨特的文化,其烹飪方法在各寺廟之間口傳至今。祭禮飲食以糕餅為主。儒家的祭禮飲食與巫俗飲食基本形式一致,但祭禮飲食已相當現世化,而巫俗飲食還依然如故。如在巫俗飲食中,把紅棗泥或生肉片放在蒸米麵糕上,這種做法是為表示陰陽諧調觀念是多為根深蒂固。韓國的飲食習慣與家庭形式有密切關係。韓國人自從從事農業就開發發酵飲食,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對調味飲食醬油、辣醬、豆瓣醬等尤為講究。同時,為了用於飯前酒、接待客人、祭禮自釀家酒,還常備魚蝦醬、鹹菜、肉乾、魚乾等下酒菜,由此開發了各種飲食加工技術,發展了豐富的飲食文化。韓國人對傳統的素食情有獨鍾,以素食為主的寺廟飲食自不必說,就是泡菜、豆腐菜、山野菜等日常飲食也非常發達。如今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肉類消費迅速增加,因此各種成人病大為流行,在這種情況下,素食的寺廟飲食作為保健飲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韓國的飲食可分為以各地名產為材料的宮庭飲食和各具特色的鄉土飲食。韓國的飲食基本上反映了夏季溫熱而潮濕、冬季寒冷而乾燥的韓國氣候和各地不同的氣候和風土,並為適應於此有了多方面系統的發展,尤其以蔬菜和海鮮及黃豆發酵飲食聞名於世。

韓服大體由衣、褲、袍組成。這種結構自古至今沒有變化。韓國人特別講究穿戴,以至有"衣冠楚楚"之說。按身份各穿其服,是韓國人的一項傳統。因此韓國的服飾是顯示身份的重要標誌。王公貴族除胸背等威武的服裝外,還以項鏈、手鐲、戒指等首飾來裝飾。日常服裝從王家到平民都穿傳統韓服,只是再加穿官服、製服、禮服,以應景或符合禮儀。春秋穿夾,夏季穿單,冬季穿棉或草皮,按季節有所區別。平民一般穿未染的天然白色服裝,所以稱韓國人為"白衣民族"。日常服裝以白色為主輔以淡雅的花色,禮儀裝、童裝以原色為主亦講究華麗。韓服有周歲孩童穿的彩袖衣、年輕姑娘穿的紅裙黃襖、婚禮服圓衫和新郎的官服、婚禮後新娘穿的紅裙綠襖等。此外還有許多種類。典雅而有品韻味,是韓服的一大特點。現代韓國人在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和參加各種活動時,喜歡穿韓服,平時則穿既方便又有現代感的改良韓服。